邦达集团 BANGDA GROUP - 以科技为动力 以质量求生存

肇庆市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开幕
2019-01-07 14:26:50
肇庆古称端州,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北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括亲书“肇庆府”三字赐予肇庆,喻意开始带来喜庆。后来,宋徽宗的赐名御书被悬挂在西江边的“御书楼”前宇(今“丽谯楼”),直至今天。“肇庆”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本次展览展品约50件。主要为宋徽宗御制古琴真品;肇庆出土精品文物,包括14.8万年人类化石、战国青铜器、秦汉陶瓷等肇庆市内各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珍品,展现肇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步入展厅大门,便听到一阵典雅古朴的琴声,跟随琴声寻找,便来到了古琴“松石间意”的展柜。
众所周知,宋徽宗在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他在位时期,古琴艺术极为盛行,因此他特意在内府专门辟出一个“万琴堂”,用于搜罗天下的名琴。2010年12月5日,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亮相北京保利秋拍,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
“松石间意”的制作严格按照古琴制式制作,上板梧桐、下板梓木。外涂掺有鹿角粉、朱砂、金、银细粒的大漆。
记者注意到,“松石间意”琴体阔大厚重,外观为栗壳色漆,项与腰呈凹入半月形,其中琴面呈现蛇腹断纹,琴腹池内右刻“宣和二年御制”,左刻“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背面项间右刻行书“松石间意”。
前来参观的黄芊文小姐告诉记者,这次展览非常有参观价值,自己一早就来到现场等待开展。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松石间意”琴的展柜设计,架高的琴身下是一面镜子,这样一来背面的刻字文史都能很好的展示出来,观赏体验非常好。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詹春晖告诉记者,“这是松石间意第一次外出展览。”詹春晖表示,本次古琴外展将有特殊的警备力量以及肇庆市专门聘请的安保公司确保文物安全。对于这次古琴在肇庆展出,“宋徽宗在位时将端州命名时肇庆,松石间意也是宋徽宗赐名并钟爱的乐器,可以说二者由宋徽宗连接起,很有缘分。”
开幕式当天,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还向肇庆市捐赠古琴(仿品)。
沿着展厅看下去,记者来到了“肇庆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纪念端砚”展区。
为纪念肇庆府城命名900周年,今年年初,肇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制作一方“肇庆府城命名九百周年纪念端砚”,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
纪念砚长295厘米,宽159厘米,高55厘米。集端砚界老中青三代制砚名家巧匠,采景以宋代清明上河图手卷式展开全景,以江、湖、城、山为一体,借鉴宋兰亭砚为奏刀主式,融合了一城、二府、三桥、四塔、五教、六俊、七星、八景、九鼎等文化元素。砚的正侧分组展现龙母、六祖慧能、莫宣卿、包拯、利玛窦、叶挺等6个历史重要人物,并以宋徽宗瘦金体“肇庆府”为题,镌刻肇庆府城命名900周年铭。
纪念砚除了融入渗透传统文化,还增加了肇庆历代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充分展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砚都的古今神韵与辉煌成就。省运会结束后,纪念砚将移至肇庆市图书馆展览,届时,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此端砚佳品。
一尊圆雕螺发,额圆面短,嘴角略上翘的佛像,正以慈祥之相俯视衆生。佛的右臂残缺,外披右袒袈裟,衣纹以自然流畅的凸线表示。整体雕刻极为精致细腻,生动感人。这是本次迎省运·肇庆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的展出的南北朝石刻佛像之一。
禅宗文化起源与肇庆,被称为东方三圣之一的六祖慧能在肇庆“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潜修15年,开启禅宗文化。发生在肇庆梅庵的“六祖插梅”和后来“唯传心印,不传衣钵”的故事,见证了佛祖顿悟佛法成就大智慧的心路历程。
“我们注意到,不少岭南民众喜爱佛教文化,这也是我们这次带来十三尊佛像来肇庆展出的重要原因。”詹春晖表示。
此次还将展出四件珍贵的国宝——曾经流失海外140多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水力钟”中的牛、虎、猴、猪四大铜兽首。
牛首铜像,两眼圆瞪,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而另一尊虎首铜像,与中国传统的虎的造型大相径庭,从外观来看,这件虎首铜像具有更为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意义。再如猴首铜像,则是一个“美猴王”的形象,中国味要浓得多。猪首铜像融合了东西方造型的艺术特点,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的形象,但蒲扇般伏贴的大耳,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历史上,十二生肖兽首原本屹立在圆明园“海晏堂”正门外的水岸边,用来“报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劫掠包含兽首在内的无数瑰宝,这些铜兽首被接走并流失海外。
阅读 1323